群策群力,因课制宜——地球科学学院确保线上与线下教学质量实质等效
面对着线下教学到线上教学的转变,地球科学学院的老师们积极钻研在线教学的技术与方法,夜以继日地在各类教学平台建课、授课,乐此不疲;学生们按照学校的相关教学安排,做好个人学习规划,与授课教师同“屏”共振,深度互动,按时、有序、保质、保量推进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。
精心备课,保证线上教学“教”有质量
为做好教学过程各环节的有效衔接,学院教师群策群力,“十八般武艺”齐上阵。利用钉钉、学习通、雨课堂等直播软件以及微信、QQ等通讯软件实现直播授课、在线自主观看教学视频、讨论发帖互动、在线答疑、作业测试等多环节融合的教学模式,采用启发式、探究式、互动式教学方法,实现“教师引导—学生自学,学生提问—教师指导”双向交流。
《重磁电数据处理与解释》是一门实践性特别强的课程,按照教学计划,如何利用工具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的实践教学和练习占了很大的比例,而如何把实践课搬到线上,让学生们听得懂是侯征老师首要考虑的问题。课前,侯老师将工具软件和练习数据提前发给学生,指导学生安装软件。课上,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老师的操作过程,采用了多屏显示的方式,笔记本电脑的屏幕作为共享屏幕,让同学们能够不受其他内容干扰,清晰看到老师的操作,外接显示器采用扩展显示方式,来显示钉钉直播界面和钉钉群界面,便于老师了解学生的反馈;手机显示学生端显示结果,查看学生观看效果,为了避免直播声音产生回响,手机需要将声音和麦克风关闭。
在《资源勘探学》钉钉直播教学过程中,张福祥老师积极发挥线上教学信息化资源优势,模拟整个矿产勘查项目实施全过程,分成五大模块二十七个小模块实施模块化教学。以胶西北、南岭整装勘查区等数字化地质矿产资料为讨论材料,引导学生个人或小组,分模块分析并解决各阶段矿产勘查中的问题,进行场景案例化教学。教学过程充分利用线上公开资源,如地质资料馆公开的勘查报告、全国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服务平台、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共享平台、全国重要实物地质资料图像服务系统、相关院校虚拟仿真实验室(矿产勘查、成矿规律解析、槽探地质编录)等线上资源,同时利用3Dmine软件建立典型矿区地表、钻孔、勘探线、中段、矿体等三维可视化模型,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勘查的布设和施工。
深度互动,确保线上教学“学”有收获
线上课堂所呈现的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,拉近了师生的距离,为线上教学效果增光添彩。课堂上,老师与学生相互提问,连麦互动,课堂也不再死气沉沉,而是充满活力,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充满了新鲜感,更有助于学习的开展。
张庆莲老师进行《构造地质学》授课时,采用双屏幕方式,及时查看学生在钉钉直播过程中提出的问题,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答疑。陈超老师则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段内进行测评并相互监督,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,同时布置作业以巩固知识,并随机要求同学上传纸质作业供大家一起评阅,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。杨振宁老师在《矿物岩石学》教学过程中,通过雨课堂软件考试模块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测试,每次15-20分钟,到点自动收卷和评卷,做到了“有案可查”。通过这种方式,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,结合课后习题,让学生对重难点知识反复练习,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。
春光恰好,学正当时,地球科学学院师生凝心聚力,扎实推进并逐步完善线上教学质量,努力实现线上与线下教学质量的实质等效。
图1 多屏显示增强观看效果 图2 场景案例化教学
图3 分屏操作,实时互动 图4 阶段测评,巩固基础